今天聊聊碳排放

发布时间:2023/9/13  查看次数:


今天聊聊碳排放


绿色经济才是人类开展的潮流,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致。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,我国的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0年前完成碳中和。

碳排放概念

碳减排减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,又常称为碳排放量,常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(CO2),甲烷(CH4)、氧化亚氮(N2O)等。

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碳减排?工业革命以来,全球均匀气温及均匀地面温度都在显著上升,而且温度升高趋势越来越快,造成近年来南北极冰盖破纪录融化、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、极点气候多发等严重后果。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,这已经成为现在科学界的一致。


为了延缓和遏制全球变暖,上世纪80年代以来,世界各国开始将全球变暖以及碳减排作为正式议程,1979年日内瓦会议上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;1990年,树立一个气候变化框架条约;直到1997年12月达到的《京都议定书》,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达到一致,并树立了清洁开展机制(CDM)。

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,我国从全方面积极推动碳减排行动。从“十一五”开始,之后的每个五年我国均拟定了详细的节能减排指标,并超额完成相应约束性方针。现在,“十四五”规划继续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动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.5%、18%的方针,并提出了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、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的双碳方针。此外,我国从2011年开始探索并树立碳交易市场,2021年,全国碳交易市场落地营运,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,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,对碳达峰、碳中和方针的完成意义重大。


碳减排政策的施行过程中,碳排放量的核算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事项,量化各项碳排放活动的碳排放强度,赋予碳排放方针实际意义,从而辅导碳排放作业有序进行。

碳排放量的核算方式

为了统一全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量核算方式,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供给了《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》,用于辅导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核算方法,并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修订,于2019年形成最终成果《2019 Refinement to 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》,与2006版指南兼并使用,形成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学基础。

针对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量核算,分为动力、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、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、废弃物、其他五个部门,每个部门包括各个类别(如交通)和亚类(如轿车)。国家从亚类层面树立清单,清单内包括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,每种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总和即是国家总量。IPCC供给了每个部门作业表和报告的标准模板,并供给了碳排放量点评清单的标准流程。


针对每个亚类碳排放量的核算,IPCC供给了标准的核算方法:排放因子法,该方法为现在适用范围最广、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。

温室气体(GHG)排放=活动数据(AD)×排放因子(EF)

其中,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,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、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、净购入的电量、净购入的蒸汽量等;

EF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系数,包括单位热值含碳量或元素碳含量、氧化率等,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。EF既可以直接采用IPCC、美国环境保护署、欧洲环境机构等供给的已知数据(即缺省值),也可以基于代表性的测量数据来推算。我国已经基于实际情况设置了国家参数,例如《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(试行)》的附录二供给了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数据。

该方法适用于国家、省份、城市等较为宏观的核算层面,可以粗略地对特定区域的整体情况进行宏观把控。但在实际作业中,因为地区动力品质差异、机组焚烧效率不同等原因,各类动力消费计算及碳排放因子测度简单呈现较大偏差,成为碳排放核算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。

碳减排的施行

为了完成双碳方针,我国提出要树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计算核算系统,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4个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清单,根本涵盖了我国除居民生活外的所有要点行业。24个行业指南中,除了具体计算方法不同,根本结构与核算思路总体一致。碳排放计算核算系统的树立,合作碳交易市场,以市场机制激励排放实体低成本完成碳减排方针,一起也有助于将技术和资金导向低碳开展范畴,推动企业开展新旧动能转换,倒逼企业筛选落后产能、转型升级。

全国咨询电话:
15018755050
    回到顶部